禮拜和繞行可以清淨身的業障

 

大禮拜和繞行可以清淨身的業障,聽瑞的人們啊,放棄所有世俗的身體勞動。

如果你從早到晚地工作、耕田、為自己建造豪宅或環遊世界,那麼你的努力或許會帶來金錢的回報,以及其他短暫的滿足,卻不會為你帶來長久的安樂,也不會幫助你在追求證悟的道路上有所進展。

另一方面,如果你所有身體的活動結合佛法,那麼即使小如從事大禮拜或繞行寺院等舉動,都將具有深奧的意義。佛陀曾說,只要懷著虔敬心做一個大禮拜,就足以使我們投生成為一個偉大的國王,而且投生的次數將如我們從事大禮拜的身體之下——從地表到宇宙的黃金地基——的塵土數量那般繁多,甚至我們的功德資糧將不會耗盡。《修行百頌——在俗世修行的一O一個忠告》

持頌咒語、佛號和皈依可以清淨語的業障

 

持頌咒語和皈依可以清淨語的業障,聽瑞的人們啊,放棄所有庸俗的對話。

俗諺說:“嘴巴是一隻惡作劇的箱子,是所有禍端之源。”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從人們口中說出的只有饒舌、謊言、誹謗和嚴酷刺耳的話語。人們對於惡毒的閒話似乎永不饜足,而且不斷推測發生戰爭及其他壞消息的可能性,這更激起了他們的負面情緒。

相反的,只要念誦一些起祈願文、一些咒字或三寶的名號“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Namo uddhaya,Namo Dharmaya, Namo Sanghaya),就能挽救我們遠離巨大的痛苦,成就巨大的利益。任何人聽到諸佛的名號,蓮師的名號或咒音,將能從三大恐懼中解脫:身為聲聞乘弟子的恐懼——害怕落入輪迴的下三道;身為大乘弟子的恐懼——擔憂陷入自我本位的動機與發心;以及身為金剛乘弟子的恐懼——擔心執著於現象的真實存在。

修持佛法的行者尤其不應該沉溺於漫無目的的饒舌。他們應該總是念誦祈願文,或大聲朗讀闡釋相對和究竟實相的深奧經典。《修行百頌——在俗世修行的一O一個忠告》

強烈的虔誠心可以清淨心的串習

 

強烈的虔誠心可以清淨心的串習,聽瑞的人們啊,禪觀你頂上的上師(佛菩薩)。 

如果你的心持續執迷於財物,你只會讓自己投生成為飽受饑渴折磨的餓鬼。如果你執迷於家人和你所愛的人,你只會增強在死亡時,所要承受的離別之苦。 

然而,持續不斷的虔誠心,會帶給你長久的寧靜和滿足。即使只是憶念上師(佛菩薩)的名號,就足以完全轉化你的見解。即使只是片刻觀想上師(佛菩薩)在你的頭頂之上,就能夠消除迷妄之障。如此的虔誠心是一個環,能使上師(佛菩薩)的慈悲之鉤鉤住這個環,把你從輪迴的泥沼中拉出。 

雖然證悟本來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然而要使它顯現出來似乎相當困難。但如果你對上師(佛菩薩)生起強烈的虔誠心,並把你的凡俗之心和上師(佛菩薩)的證悟自性融合為一,你將能夠獲致證悟。觀想慈愛的上師(佛菩薩),真的是一個比其他任何法門更深奧的心靈修持。《修行百頌——在俗世修行的一O一個忠告》

點燈祈願文

 點燈祈願文(點擊佛曲名稱,即可聽聞)

作曲: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譯:大寶法王、釋妙融、羅卓丹傑
編曲:林隆璇
演唱:羅卓丹傑

稀有光明此燈燭,供獻賢劫千佛等,
無餘廣大十方境,師尊空行護法眾。

壇城聖眾盡奉獻,父母為首有情眾,
此生以及各所生,皆能親見佛淨土。

願與彌陀合為一,三寶三根眾諦力,
吾等如此所發願,祈請加被速得成。

德雅他 班雜支雅 阿哇波達 那耶梭哈 (三遍)

試著在任何情況下,努力持有圓滿純淨的念頭

無論你做什麼,行為背後的意圖決定了結果的善惡,如果你要掌控和轉化你的心——畢竟,這是佛法的目標——那麼先檢視那些潛在的意圖和念頭是重要的。你修持佛法究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為了他人的利益?

這是為什麼當你遵循法教,並付諸實修的時候,必須如此思惟:“願我獲至證悟,把這些法教傳予一切眾生,引領他們證得佛果。”而不是懷抱著自己將因為博學多聞而受人敬重或有所回報的想法。

如果你的心趨向如此正面的目標,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說的話語,你所從事的行為,將如僕役服從主人的命令一般,會自然而然地朝同一個方向前進。但如果你的心是散漫的,充滿執著、嗔恨和無明,那麼無論你做了幾百萬次大禮拜,或持誦幾百萬次咒語,都形同享用摻雜了毒藥的美食。這不是我們趨近成佛的方法。

試著在任何情況下,努力持有圓滿純淨的念頭,那麼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為,也都能保有它的正面力量直至證悟,如同落入海洋的水滴,能夠和海洋一樣長存。《修行百頌——在俗世修行的一O一個忠告》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佛說十善業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