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勝的修行是把自己的心與佛的心相融

最勝的供養,不僅僅是財富、香燈,而是一顆清淨無染的心;
最勝的恭敬,不僅僅是合十、頂禮、仰望,而是用慈悲的眼觀照眾生;
最勝的讚歎,不僅僅是動聽的梵唄和流淚的讚頌,而是踐行佛走過的路;
最勝的修行,不僅僅是打坐、念誦、聞思、發心,而是把自己的心與佛的心相融。

在生活中實踐種種布施

善待、照顧眾生,使之安樂,你是在布施「慈心」 。
救濟、幫助眾生,使之無苦,你是在布施「悲心」。
受人欺負不加回報 ,你是在布施「寬容」。
傾聽別人訴苦,你是在布施「安慰」。
誇獎別人的優點、善行,是布施他人「自信」。
用功修行、精進念佛,迴向給眾生,這也是一種布施。

我們可以給人好臉色、說人好話、體貼別人、和氣慈愛待人、幫助人、體察別人的需要、原諒別人、給人機會。我們可以 照顧流浪的小貓小狗、打掃街坊、清潔環境、做義工、以功德迴向……這些都是布施。

無私的情感

很多時候動物們無私的情感,非常值得人類學習!加拿大一隻「盲眼 貓」傑克(Jack),儘管兩隻眼睛天生全盲,卻有一顆慷慨熱情 、不盲的心。去年家裡來了一隻被遺棄的孤兒小貓,傑克竟主動去照顧牠,一直到今天小貓長大了,還是把牠當作自己的小孩,也常常一 起遊戲,情同父子。

自從女主人Jamie在去年撿回這隻可憐的小傢伙之後,「盲眼貓 Jack」竟然毫不猶豫地,自願當起奶爸的角色,對這非親非故的小貓,無私無悔的奉獻。這隻小貓被取名為「C.J」,儘管傑克自己雙眼看不見,卻把C.J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但幫時常小貓清理毛髮,又教牠跑跳和爬樹,時時刻刻守護在牠身邊,教會牠一切生活技能。<轉載>

真的想認認真真地修學佛法,最好斷除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

凡夫人造善業的力量非常微弱,但造惡業的力量極為強大,這樣的惡業除了依靠菩提心以外,在這個世界上或在我們所修學的範圍內,以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遣除呢?

昨天也講了,凡夫人造善業的時間,就像黑夜中刹那出現的閃電一樣十分短暫。世間上的凡夫人大多數不信仰佛教,即便是信仰佛教,也只是當作一種消遣,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生意、工作、家庭等才是生活的重點,才是人生的主要目標。現在的人口越來越多,一個大城市中有幾萬個人,在這些人當中,真正學佛的有多少?在學佛的人當中,能如理如實修行的有多少?如理修行的人當中,每天二十四小時真正用到修行方面,心清靜、不散亂,行為也相當如法的修行人又有多少?通過這樣的觀察,就可以了知凡夫造善業的時間確實是相當少。

這次學習《入菩薩行論》,聽聞的人不一定有很多,即使是聽的話,真正做到如理如法的又有幾個?雖然我講者很低劣,但是所講的內容基本上沒有離開以前印藏高僧大德和傳承上師們的教言。按理來講,凡夫人的記憶非常有限,你們在聽受的過程中,應該作一些筆記,如果只將佛法留在磁帶或光碟上,對自己的相續不一定有很大利益。所以,大家每天應把所講的內容儘量記在腦袋裏,如果實在記不住,也應該記在一個筆記本上,這樣才算是比較如法的聞法行為。

可是我最近瞭解,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的,他們把每天的課隨隨便便聽一遍,完成任務就可以了,至於到底講了些什麼,很多人幾乎都不知道,這樣的聞法非常稀奇,真正的聞思並不是這樣!我們學院的道友在我講完之後,法師還要輔導一遍,法師輔導完以後,輔導員又要輔導,並且第二天還要考試,依靠這麼多的方便方法,才能真正理解菩提心的道理,如果聽法時心不在焉,能不能把大乘佛法的道理融入自心?我想恐怕很困難。當然,我也理解現在很多人確實特別忙,有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最關鍵的,還是自己對聞法不夠重視,對聞法的基本方式不瞭解。只有將聞法當作比較重要的事情來看待,你們的相續中才會有所收穫,否則,光得一個傳承有沒有多大意義也很難說。

然而,凡夫人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時間很短,力量也很薄弱,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違緣,比如說聽課的時候打瞌睡、起分別妄念,身體不好、心情不好,家裏的人阻撓,其他的一些煩惱現前等等,在聽一堂課這麼短的時間內,也會出現許許多多違緣來中斷你的善行。與此同時,罪惡的力量非常強大,有些注釋裏將它比喻為烏雲密佈的黑暗,力量相當強,持續的時間也很漫長。

現在的凡夫人造惡業時,怎麼樣混時間都無所謂,但是讓他聽一節課的話,就會想:要一個小時啊?好累啊!如果是聽一些亂七八糟的流行歌曲,多長時間都可以,時間一下子就過了;在一些沒有意義的無稽之談上,花多少個小時都不覺得累;到舞廳裏通宵達旦;到茶館等散亂的場合中打麻將、賭博,做各種各樣的非法事;看電視、看電影,上網看一些不如法的內容……對此都是樂此不疲。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這些行為都不會有任何利益。本來我們的心已經散亂得不得了了,再把外面眼花繚亂的世界引過來,外境的誘惑力如是的強大,自己心的力量又如是的薄弱,這樣一來,修行就會徹底瓦解,徹底失去根本了。願不願意當佛教徒是你的自由,從世間的法規來說,信仰也可以,不信仰也可以,這方面沒有任何強迫。但如果你真的要信仰佛教,想認認真真地修學佛法,最好斷除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當然,作為欲界的眾生,吃飯穿衣、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因素,這一點我們並不排斥。

菩提心的功德最大,而且懺悔罪業的力量也最強

我們善心的力量極其微弱,而造罪業的力量極為強大,由於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強大有力,以致各種輪回的痛苦難以抵擋,深陷其中的時間又非常漫長,這種強大的彌天大罪,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摧毀壓服呢?相當的困難。那應該依靠什麼樣的善行才能摧毀呢?除了慈悲與空性智慧圓滿的如來正等覺的菩提心以外,其他任何一個善法都不能超過它。

所以,大家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理解這個頌詞所講的意義。不管是過去、現在或者未來,我們每個人所造的罪業是相當多的,今生已經造下了很多,未來還會繼續造的,如果想要徹底斷除,就一定要修菩提心,否則,其他的善根不能摧毀這種惡業的相續。

無著菩薩在講義中說: “ 所依人身與意樂既難得又短暫, ” 前面也說了,凡夫的這個人身很難得到,修善法的意樂就像黑夜的閃電般短暫、稀有, 因此善法的對治也就顯得非常的可憐。換句話說,這種對治善行時時刻刻都是力量微薄弱小而存在。 作為凡夫人,我們每天修行的時間很短,在這個短暫的時間中,效果到底怎麼樣,自己心知肚明。有時候打瞌睡,有時候散亂,聽說有些人早上六點鐘已經起不來了,現在都起不來的話,那真正的菩提心還怎麼修啊?六點鐘已經不早了!可見,別說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中修持,有些人就連半個小時也用不上,有時候就算用上了,也是經常打妄想或者中斷了,所以,我們凡夫人是多麼可憐!

相反,如果造惡業, 一切不善業的因緣聚合起來卻非常容易。 比如,對別人生嗔恨心時,生嗔的對境、自己的意樂、當時的心態,一切造業支分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全部具足。但是行持善法呢,具足所有的功德支分是相當困難的,致使罪惡的力量格外強大、勢不可擋,難以想像,而且接連不斷產生。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一天中惡的分別念多得不得了,而真正的善念——菩提心、信心、大悲心實在少之又少。甚至晚上做夢也是這樣,夢到自己的根本上師或在上師面前聽聞佛法,可能一個月或一年只有一次,而亂七八糟的夢,每天晚上多得不可計數,如果偶爾夢到一次行持善法,自己簡直高興得不得了。所以,我們凡夫人一直都在貪嗔癡的睡眠中昏迷不醒,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反而認為是正常現象,不管白天做事還是晚上做夢,全都處於一種迷亂中。

由此可見,現在我們就必須要具備能摧毀罪業的善法。對於彌天大罪,除了圓滿智悲自性的菩提心以外,有什麼其他善法能遣除得了?根本無法遣除。 上師如意寶曾經講過:“不管是磕頭、念咒還是頂禮,我們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比不上發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即使念咒有多少萬、多少億,修了多少遍加行,參禪的境界有多高,這些功德實際上都不大,也許只能成為人天福報之因。”行善法有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差別如此之大,因此,在這個世間上,菩提心的功德最大,而且懺悔罪業的力量也最強。 所以我們一定要發起菩提心。

《華嚴經》中云:“貓眼見即能震懾諸鼠,令其無法堪忍。同理,遍知之心(指菩提心)寶明目亦能制伏一切業惑之鼠,令其無法堪忍。” 老鼠看到了貓的眼睛,就會特別害怕,所以貓眼能震懾降伏一切老鼠,令它們無法堪忍,馬上逃跑或是動彈不得。同理,無上菩提心一旦出現,我們相續中的貪嗔癡等煩惱、阿賴耶識上的種種惡業,馬上就可以遣除無餘,猶如老鼠在貓眼前不敢停留片刻一樣,在菩提心的面前,所有的罪業根本不會存留。

因此,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相當大的,不管懺悔還是做善法,一定要以菩提心為前提。無始以來,我們依靠自私自利的心造下了各種罪業,現在這些罪業的違品是什麼?就是利他的心。

若能生起菩提心,所有的非法行就會被遮止

以前我們凡夫人幾乎沒有利他的心,但現在遇到了大乘善知識、大乘佛法,若能在相續中生起利益他眾的心,今後就不會造很大惡業了。為什麼呢?因為造惡業完全是為了“自己”,你們想一想,過去自己所造的惡業中,有哪一個是為了眾生而造的?幾乎沒有,全部是為自己以及自己的親朋好友。如果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這種造惡業的相續就會被中斷,《經觀莊嚴論》中說:“智者如果生起了菩提心,就能遮止無量罪業的惡行。”所以,菩提心是有智慧的人才能生起來的,沒有智慧的人就連聽都聽不進去,更不用說生起來了,但如果他生起了珍貴菩提心,無量的罪業就再也不會有了。《本生傳》中說:“若能生起菩提心,對一切眾生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關愛,所有的非法行就會被遮止,更何況是造不善業了。”

所以,我們應該觀察自己能不能生起菩提心,如果能的話,那相續中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業就會逐漸消失,違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罪業也會逐漸斷盡,大的罪業能壓伏,小的罪業能完全根除,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和力量。

有些人可能問:“往生不是不用菩提心嗎?”不可能,真正往生的人,相續中沒有菩提心的是沒有的。《淨土教言》中也講了,有福報的人在往生的前一刹那,所有的菩提資糧 (包括菩提心) 就已經圓滿了。

不管小士道、中士道還是大士道,每個眾生都有希求,大士道是為了眾生得到解脫,中士道是為了自己的寂滅安樂,小士道只是想自己獲得快樂,無論哪一種人,都不能捨棄菩提心,否則的話,你的願望是實現不了的。我們既然發了菩提心,平時不管接觸什麼人,自己以前受過什麼樣的教育,都應該在行為上表現出大乘行人的善良,這個很重要。

三士道的人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佛陀在經中說:“諸比丘,縱遇命難也不能捨棄菩提心。”上師如意寶以前也講過:“大家應該發願生生世世不捨棄三寶、不誹謗三寶;修行一定要堅定不移,不能遇到違緣困難就馬上動搖;即使遭遇生命危險也不捨棄菩提心。”一再地強調這三個教言。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求自己的安樂、求別人的安樂,還是求究竟的解脫,都不能捨棄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不要說佛果、阿羅漢果,就連現世中的快樂也很難真正獲得。為什麼呢?如果自私自利的心特別強,即生中你跟任何人都合不來,還會造各種各樣的惡業。因此,即便是世間的為人處事,也需要菩提心、需要利他的心,有了這個心,什麼事情都好辦。